

【个人简介】
袁学君,1967年生于广东。现为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一级美术师。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艺术基金评委,中央文史馆“第二届大家讲习班”山水画班助理导师,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兼办公室主任,中国画学会理事,“楚天学者”,多所大学特聘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
举办有《游观悟记》、《山水之乐》等系列个展,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画册10余本。多次参加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史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画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国内外大型展览。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法国大使馆、丹麦大使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艺术研究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作品鉴赏】
?《法式内外 —浅论山水画法式的继承与创新》
袁学君
当一种艺术样式确立,有了明确的形式特征,也就是逐渐形成某种艺术传统时,艺术中技艺、知识的成分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一门艺术总要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形成统一化、完整化的法式系统。法式、即“每一门类系统为了使该所属的艺术品能够作为艺术品来呈现的一种框架结构。”在中国,所有的文化都是被法式重新铸造过的东西,如棋有棋谱、食有食谱、拳有拳谱、画有画谱……每一种文化的法式都是一些要素组成的,即客体、技巧、融合和传统,以及情境的上下文关系。所以法式对解释任何一种文化现象或艺术现象,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背景性概念。

《太行之巅》145x368cm? 2015年
一、山水画法式的界定
山水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山水画在发展过程中总结出了丰富的画学理论和各种法式,反映出历代山水画家对于“造化”敏锐的观察、理解和创造,许多画理、画论和法式都是被历史检验了的正确的方法和成果,至今仍是山水画初学者的必修之路。正因有成熟的法式,使中国山水画成为世界上最容易入门的画种之一。

《春华秋实》 145x365cm 2014年
在纷繁万象中筛选物象,并为每一物象在无限多样的表现中提炼、概括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色、相。如:山有山法、石有石法、树有树法、屋宇舟船、景点人物亦各有法。各种法式源于对象又不尽似于对象,是遵从中国画笔墨特性而抽象、概括出来的最精炼的表现程式,这是绘画艺术作为一种技艺的必经之路和必然结果。历代画家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随意、偶然,取恒常、稳定,把复杂的笔墨效果、形式、因素提炼为最基本的法式。比如画树,先要学各种出枝法,树有干,干上出枝,枝有大枝、中枝、小枝、粗枝、细枝、枯枝、叶枝。“枝有四法''是树法的规律,学画树通常先学枯枝。“繁枝削尽留清瘦”是画枯树的法式。至于画树的用笔,又要符合山水画的基本语汇——勾、勒、点、染。

《云山论道》 69x138cm 2017年
中国山水画法式,从“无法”到“立法”,从“知法”到“用法”再到“无法”,是先贤们对自然事物从认识到表现,从视觉经验到创作惯例的实践过程,历尽千年从山水画的“范本”上升为山水图式,并逐步被确认为法式。然而,他不是被固定的,而是流动的。这也是在历史长河中,每个朝代都有大家出现的原因。(大家的出现,多因其创立了独特的法式而流传)。

《千年代州揽胜图》 125x248cm 2021年
清代是一个文化大总结的时代,他所面临的是丰厚的传统积淀和丰富的法式资源。不论是统治者的政治意识,还是民间文化人的自觉意识,清代在许多文化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集成工程。《芥子园画传》初集便是历代山水画法式之大集成之一。至今还影响着山水画的继承与传播。当然一切都是在艺术规律中的传承,法式之内承与启的关系,其实就是山水画推演发展的过程。
上一篇:图解当代文体三季报: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
下一篇:当代文体前大股东蒋立章遭被动减持 回应称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