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化工

从古董到当代的唐卡收藏 

来源:当代化工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年02月20日 00:24:54

近年来,西藏文化大热。很多人都渴望一睹雪域高原的魅力――如梦如幻的神山圣湖,仓央嘉措唯美的情诗,随风飘曳的风马旗,不停摇转的经筒,响彻云霄的梵呗,当然,还有精美绝伦的唐卡。

从时间上说,唐卡可大致分为,古董唐卡和当代唐卡。那么,目前唐卡的市场表现如何?与古董唐卡相比,当代唐卡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呢?在11月2日至4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文化艺术博览会上,中国唐卡大师、热贡画院院长娘本的唐卡作品吸引了很多藏家的关注,这也许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探寻唐卡收藏的视角和思路。

古董唐卡市场的尴尬

由于历史上的朗达玛灭佛运动,国外文物贩子的巧取豪夺等一系列原因,古董唐卡在内地存量十分有限,而唐卡内地市场启动较晚,因此,很多古董唐卡精品都已流往海外。

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叶星生对于这种流失十分痛心,他表示:“唐代、吐蕃时期的唐卡在国内几乎找不到了,大都流失到英国和法国。西夏时期的唐卡主要在黑水城地区,但已经被大量盗走,目前大都在俄罗斯的博物馆里。元代的唐卡很罕见,在国内基本上看不到精品。国内可以看到的唐卡,以明清、民国的比较多一些。”

对西藏文化的收藏和保护,叶星生可谓倾尽全部。1999年,他捐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2300件藏品,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三级文物143件。2003年再次将国家一级文物《马头明王堆绣珍珠唐卡》无偿捐回色拉寺,虽然是“生离死别”,但却义无反顾。谈到古董唐卡的保护,叶星生很是感慨:“我从1961年进藏,就被这些原汁原味的藏文化深深吸引。在四五千米的雪线以上,藏族人围着篝火,舞之蹈之,通宵达旦,在精神的世界里翱翔,这种精神是西藏最大的财富,也是最感染我的地方。其实,在中抢救这些唐卡时,我还不懂其中的宗教意义,只是觉得色彩、线条、构图都很美,应该去保护,没想到一直坚守了将近40年,这也许是上天给我的使命。但是,我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些精品唐卡的保护需要国家高度重视,明以前的唐卡太珍贵了,应该有一幅保护一幅。”

20世纪90年代,古董唐卡在海外、港台等地的市场就已经比较成熟。引人注目的成交,当属明永乐御制《刺绣红夜摩唐卡》。作为现存最大的一幅西藏刺绣佛像唐卡,这件作品在1994年纽约佳士得以100万美元成交,时隔8年后,又在香港佳士得以3087万港币成交。

与之相比,唐卡在内地的春天晚了许多。据有关资料显示,唐卡的内地拍卖市场是从2000年开始,当时只有西洋美术馆和云南典藏两家拍卖公司在做唐卡,但除了流拍,就是成交惨淡。此后,天津文物、中国嘉德等拍卖公司也都多次尝试唐卡拍卖,但这些作品大都在万元左右浮动,甚至有些作品还不足千元。价位最高的一幅,是2005年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37.5万元成交的明初《打籽绣岩传甘露漩明王》。

2006年,国家正式将唐卡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引发了一波唐卡的收藏热潮。北京古天一拍卖公司在2006秋拍中推出“唐卡、瓷器、杂项”专场,清乾隆《宗喀巴大师一生的故事》以1815万元成交价拔得头筹,但与此同时,市场两级分化依然严重,大部分唐卡的成交价都在万元以内。

2008年,在古天一的盛夏华章精品拍卖会上,明正德《药师佛像图》以1540万元成交。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大乘和尚》拍出324.8万元。2011年中博国际5周年秋拍推出的“盛世慈光”专场,上拍43件作品,虽然18世纪的《不动明王》拍出了336万元,但成交率仅为30%。2012年在翰海四季第78期拍卖会的“佛说四季――金铜佛像专场”中,唐卡作品不多,但几乎都是精品,其中18世纪《胜乐金刚唐卡》以322万元成交,《藏医度量唐卡》(三幅)以299万元成交。

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春拍,北京瀚海的“金粟神光――比利时私人珍藏佛造像”专场总成交额达到1959万元,全场作品无一流拍,《萨迦派祖师唐卡》以195万元成交,最低价位的《观自在菩萨唐卡》也达到7.5万元。业内人士指出,从这些海外回流作品的受追捧程度可以看出,唐卡的市场潜力很大,但成熟的藏家更关注精品。由于唐卡精品大都流向海外,这使得内地的古董唐卡市场长期处于尴尬的境地。

唐卡收藏的价值分析

唐卡,就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其来源很难确定,虽然有松赞干布以鼻血绘制白拉母画像的美好传说,但这已无从考证。可以明确的是,“唐卡”一词最早出现于藏文史籍《巴协》,并在12世纪趋于成熟,成为藏传佛教广为流传的画种。

上一篇:武汉当代科技产业25亿元私募获上交所受理
下一篇:当代置业(01107)4月1日起停牌 原因待公布